李怡抄襲系列︰心靈雞湯故事
李怡一再被揭發抄襲,由《蘋果日報》專欄、港台節目《一分鐘閱讀》的內容到「心靈故事」都有抄襲記錄。早前我寫過「抄襲者被揭發的時候,往往已非初犯」,恐怕太過客氣。
我看到王偉雄昨日在網誌指出李怡抄襲故事,職業病發作確認一下,又順便查看李怡貼出來的另一篇故事,所以搜尋到以下資料。由於他早前狡辯不認錯,而且今次屬他寫作另一領域,我才留個記錄,方便他人。(寫清楚這一點,主要是希望讀者不要以為我很閒。其實也不是毫無得著,例如今次就讓我發現了「中國知網」可以搜尋十多年前的中國雜誌內容。)
另外,對比過去幾次揭發的抄襲,個人認為今次較不嚴重,原因見文末。
李怡在其Facebook專頁以〈舊作選篇 心靈故事兩則〉為題,貼出兩個故事,短短十數個小時已有逾500讚好過百次分享︰
王偉雄於網誌文章〈李怡抄襲?一定唔係,除非係〉指出原刊於2010年5月10日《蘋果日報》的第一個故事屬抄襲。他引述網友訊息,提到一篇2009年在「PChome個人新聞台」(台灣老牌網誌服務)發表的文章跟李怡上述第一個故事非常相似。
我直接把第一句放到Google再限制顯示2010年5月10日前發表的結果,找到另一個叫「學習電子報」的台灣網站曾刊登此故事,內容大致相同,雖然網站沒有顯示日期,但互聯網檔案館(Internet Archive)的「網絡時光機」(Wayback Machine)有多個備份,最早一次備份的日期為2010年1月19日。
第二個故事則來自第896集《一分鐘閱讀》,但網站並無顯示播放日期,若以每星期播出五集、最新為4659集推算,第896集播放日期應在2006年至2007年之間,這個答案跟李怡在《經濟日報》上相同標題的專欄文章發表日期(2006年8月2日)接近,以下假設李怡最先於2006年8月發表此文。
(2023–05–17更新︰集數增加後,《港台》網站的連結便不適用,改為Wayback Machine的連結,並加上以下截圖。)
在Google搜尋故事第一句並限制顯示2006年8月前的結果,可找到一個叫「江南圖書館」(261731.com)指有個類似故事發表於2001件17期的《財會月刊》,標題為「招騁」,作者叫賀丙晨。
在「中國知網」可以搜尋到這個故事︰
根據Google圖書的搜尋結果,這個故事亦收錄於《2001中國微型小說精選》︰
雖然未能看到全文,但只要搜尋第一句便可找到不少轉載此故事的網頁。
這個原始故事跟李怡的版本不同,按日本、美國、德國及中國四個國家分為四部分(有些台灣網站後來流傳的版本加入了台灣的部分)。各部分開頭都是「日本/美國/德國/中國的一家公司要招聘10名員工,經過一段嚴格的面試公司從三百多應徵者中選出了10位佼者…」,然後都是說放榜當日一名青年發現榜上沒有自己名字,回家要自殺,但幸好親人及時搶救沒死去,青年的名字和自殺方法則按國家調整,例如日本部分是叫「水原」的青年切腹自殺,美國部分是叫「湯姆」的青年舉槍自殺(李怡的「懸樑自盡」來自中國部分)。接下來就是公司指電腦錯誤,該青年並未落選,而最後的結果則各國有別。
李怡的版本提到「故事的前半部/後半部」,比較像複述和整理故事。目前我在網絡上搜尋李怡的版本,比較類似的結果(例如百度文庫或英達科技公司網站)顯示的發表日期都在2006年8月後,只是最後一段有明顯分別,李怡指「中國人的文化思維」「至今仍無法擺脫做奴隸的心態,仍不是一個自由人」,網絡上找到的版本則說「在中國和平崛起之際」應注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,取長補短。
若看故事結構及發展,作者應有諷刺中國人的意圖,而按這些證據判斷,李怡應是這個版本的源頭,然後被抄到中國網站時「在地化」修改了最後一段。(假如能找到更早源頭,則以上說法不成立。)
無論如何,李怡說這個故事時都沒有引用源頭,而源頭其實不難搜尋得到。李怡在《一分鐘閱讀》的版本中提到「這故事將在內地出版的一本書中」和「編寫者的主要涵意」,至少讓人知道自己不是故事作者,可脫抄襲之嫌,現在「重溫」時倒略去不提了。對於明顯抄襲都可以狡辯不認錯的人而言,這應該只算小事。
老實說,這些心靈雞湯故事是否抄襲也沒甚麼大不了,搜尋一下便可發現很多網站在抄。我自己就覺得,要看可以去內容農場,不過可能有人會覺得經過大作家挑選的文章比較好啦。
比較令我好奇的是,明明已被揭發抄襲,為何李怡還會重貼這些內容?原因很可能是,只要你不介意,讀者不介意(甚至為你辯護),付稿費的人不介意,自然天下無敵。這也許算是個勵志心靈故事。
(原刊於Mediu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