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己抄《每日郵報》出錯,就別勞煩醫生澄清
那宗「咳出支氣管」新聞事實上是咳出保留支氣管結構的血塊——難得不少媒體都修正了。

相信不少人都見過早幾天「咳出支氣管」那宗新聞——事實上是咳出保留支氣管結構的血塊——難得今次不少媒體都修正了。
病人咳出支氣管型血塊 樹狀結構完整 -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
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》刊登了一宗病例,一名病人咳血情況嚴重,甚至咳出了支氣管樹型的血塊。

其實我已經對媒體犯錯頗為諒解,畢竟高層要追流量追點擊率,底層員工在壓力兼沒有時間查清楚下,出錯機會自然大增。今次的錯誤是看漏了原文「intact cast」一詞,以及沒有細想要把部分支氣管咳出來有多難,相信主要是受《每日郵報》誤導所致。
知錯能改是好事,可是也要認錯,不應像《明報》般偷偷修改標題內文便算數。
另一種我覺得不爽的「改正」,是找來醫生解釋,然後就說「醫學界澄清」(甚至多刊登一篇文章騙流量),例子如下︰


我覺得不爽的原因是,這根本不需要甚麼「澄清」,是記者自己抄《每日郵報》,沒看清楚原本的期刊文章寫甚麼(甚至可能沒看),別把錯誤說得像需要專業知識才能夠理解般,那是在侮辱讀者。
還是那一句︰別再抄《每日郵報》了。
P.S. 講起《每日郵報》,正所謂「笑人前撒泡尿照照自己」(跟此帖文有關)︰

相信多數讀者都看得出那一篇新聞根本不是在抄《每日郵報》,而是關於對《每日郵報》報導方式的批評(嚴格來說的確要引用《每日郵報》,不過並非視作可靠來源)。
(原刊於Mediu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