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 min read

「書生」彭捷的封鎖

封鎖別人還要扭曲事實。
「書生」彭捷的封鎖

(2024-03-01按︰本文原為〈《華爾街日報》的事實查核爭議〉一文的後後記,搬到新網站時因原文太長,而且這篇後後記後仍有更新,我不想架床疊屋而決定分拆出來。)


早前寫了一篇文章,指出「書生百用」引用《華爾街日報》反駁事實查核的文章有問題。我在4月17日加上後記並在Facebook專頁發佈帖文,4月22日就見到「書生」的Instagram發佈了這則呼籲不要把他的文章截圖重貼的帖文︰

「書生」的理據是「被遺忘權」,及表示截圖重貼是「可能會為對方帶來一定危險」,甚至非常大方地說「即使你想批評書生論點,也可以通過『改寫』與『引用』」。

書寫風格我視而不見好了,但這則帖文實際上不是呼籲別人不要截圖,而是針對本人,暗示我「沒有良知」、沒有「考慮寫作人的安全」、「為政權多加一腳」甚至忘掉初心。我認為這帖文針對本人的理由很簡單︰一,「書生」的帖文一向有人全篇轉載、偷圖,為何剛好要在我貼出其文章截圖後幾天提出?二,他的專頁就在那幾天之內封鎖了我的個人Facebook帳戶

現時這些帖文在刪除了,我只好在此回應(實際上我也想了兩星期應否公開回應)。

  1. 我尊重被遺忘權,不認為在網絡上流傳的東西就可以任意複製,特別是涉及個人私隱的內容。(今次「書生」的理據是個人安全,我也可以理解,下面再回應。)
  2. 請弄清楚我要截圖的原因,原文只有兩張「書生百用」帖文留言截圖,因為留言沒有連結,截圖比較方便讀者看到來龍去脈。後記之所以要截圖,純粹因為我習慣提供批評對象的連結給讀者判斷,以免對他不公,但他把文章刪除。換言之,他不刪文我不用貼截圖
  3. 當然這有侵權之嫌,不過我自問沒有用他這幾張截圖來牟利,出發點純粹是給讀者提供充分資訊。(假如我有系統把他所有帖文截圖備份,再開一個帳戶發佈,這自然不對。)
  4. 我貼出截圖時也有考慮「紅線」的問題。老實說,以「書生」平日的文章而言,這幾篇怎也不算敏感,批評對象都是Fact-Checker和媒體。甚至我看到「書生」叫人不要截圖重貼時,他Instagram帳戶上有更多更敏感的內容(我認為都是合法內容)。
  5. 再退一步說,假如未來有日「書生」不幸被以言入罪,我不認為這幾張截圖能有任何作用。撇除內容和證據鏈等問題,「書生」身為有數以萬計追蹤者的著名KOL,恐怕不會不清楚風險根本不在本人那幾張截圖吧?
  6. 最終我決定公開回應,是因為我想到「書生」從未正式回應過這篇文章提到的問題,反而搞那麼多小動作,又封鎖本人又發表這則帖文,何必呢,又要我花時間更新後記。自問對「書生」已算非常客氣,希望他好自為之。

(2022年5月9日)


2022年6月24日,我在自己的FB專頁提及他專頁封鎖本人帳戶一事,引來「書生2.0」專頁回應,後來此專頁關閉,連帶我的回應也一併消失,幸好我截了圖,把文章搬至新網站時順便留個記錄︰

這個留言可見他擅長扭曲事實。

我在2022年4月17日加上後記及補回截圖,然後發現他封鎖了我並於4月22日在Instagram發文呼籲不要截圖重貼,何來「已經講過基於個人安全理由,希望大家唔好咁做,你都繼續照cap,我先block你」?先後次序都未弄清楚就不要說謊。

不過我並非特例,這則帖文下有不只一人留言指被「書生」封鎖,紫煙亭也提到︰

2.4. 書生在 FB 幾次大規模 unfriend/block 中大哲學系的人。可能是因為我曾經在 FB 反駁過他,也可能是因為他覺得我有份逼害他,我也不知何時被 unfriend/block 了。可笑的是,書生曾經在 FB 盛讚一位助教,那助教跟我是相當要好的朋友,我可以肯定他基本上完全不沾八卦,同一則八卦聽幾次仍然記不住。那人後來出國讀書,有次閒談,他發現自己也被書生 unfriend/block 了。

2.5. 有關書生最嚴重的批評是關於他的「感情關係」。他有次被網上的人批評,自己曾經輕鬆淡寫帶過並成功將自己塑造成受害人,但我分別有可靠的朋友認識其中兩位當事人,所以我知道,他將事件淡化了許多。(順帶一提,其中一個可靠朋友不是中大學生,曾經也是書生朋友,聽到中大人對他的批評時總是沉默,但後來有天發現他也被書生 unfriend/block 了。)

🥗

在此順便說一件與上文無關的「書生」事跡。話說英女皇逝世時,「書生」寫了一篇文章介紹其生平之類,當中提到英女皇登基25年(下圖的「銀禧年」)曾憶述自己21歲登基時的誓言,並表示︰“Although that vow was made in my salad days, when I was green in judgment, I do not regret nor retract one word of it.”。彭捷則把首半句譯作「雖然這個誓言是在我整沙律時作出的」,後來有留言提議譯作「青蔥歲月」。

提及此事並非想嘲笑彭捷的英語水平,畢竟我本來也不懂 “salad days” 的意思,但見到「整沙律時」這麼奇怪的用詞,應該會先 Google 一下 “salad days” 吧?連《維基百科》也有條目介紹,不難找到解釋,毋須自行翻譯。

另外,雖然該讀者留言「更貼切一點」用字較為婉委,「書生」回應「一直不知怎譯最貼切」說得像他本來就懂 “salad days” 是甚麼意思,其實大方承認不懂就好了,「青蔥歲月」和「整沙律時」可不是程度之別。

(2024年3月1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