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收錢廣告︰《反修例風暴採訪戰場》
早前收到記協出版的《反修例風暴採訪戰場》,42位傳媒工作者(本人有幸為其中之一)以不同角度書寫反修例運動,除了記錄傳媒在這場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社會運動的角色外,也讓讀者看到一些大事件新聞報導、直播影片以外的內容,例如記者、編輯的反思。
香港人的2019年異常漫長,雖已經是一年多前的事,讀到相關文字還是會立即勾起回憶。楊健興〈圍攻理大漫長的一夜 警媒角力沒完的一年〉和陳柔雅〈母親節的羞辱〉觸及理大事件和2020年母親節時前線記者遇到的粗暴對待,無可避免掛一漏萬,但足以見到何謂「專業」——無論當時在現場抑或透過網上片段都可感受得到,所謂「記者無特權」,可能只是指「記者和市民一樣受到『禮遇』」。《明報》攝影部主任郭慶輝的〈沒有最危險 只有更危險〉亦有記錄該報攝影記者受傷,以及介紹保護裝備如何逐步升級,甚至嘗試訂購避彈衣,惟一直未收到英國方面的出口證明而無法購入。
除了遭受肢體暴力、無禮對待外,記者採訪、報導時還面對更多困難及壓力。
鄭佩珊及阿離的〈爬渠記者〉訪問了理大事件時曾進入理大的《立場新聞》記者林彥邦和獨立攝影記者Billy,提到記者責任與身份的反思,以及Billy獲示威者同意下拍攝及發佈照片後被網民批評的爭議。另一進入理大的記者「理大火」以〈理大圍城 逃「理」無門〉一文記錄當時現場情況,包括作者面臨清場的恐懼。
《721元朗黑夜》及《7.21誰主真相》編導之一鄭思思在〈721事件 讓CCTV說話〉講述了721事件翌日早上,她臨時改變行程進入元朗搜集閉路電視影片,又說服市民作證,給讀者一窺獲獎紀錄片背後的努力。(按︰另一編導蔡玉玲因《7.21誰主真相》被控以虛假陳述查冊車牌,案件押後至4月22日裁決;721事件在現場直播並受襲的前《立場新聞》記者何桂藍,則因參與民主派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,不獲保釋,現正還押候審。)
張家灝〈識破「喬裝警」︰銅鑼灣兵賊難分記〉不僅寫下811揭發警員裝扮成示威者兼否認的經歷,也描寫他在直播後立即關心片段能否趕及在晚間新聞岀現,翌日休假還要留意新聞有否播出,讀者可順便了解電視台新聞運作。這宗新聞在翌日午間新聞時段險被抽起,涉事編輯有何考慮不得而知。如想了解反修例運動期間傳媒自我審查的狀況,則可參考夏咏南的〈「被制裁」的新聞內容〉,內文訪問了幾位新聞界人士,記錄審查方法由黑名單、禁語(例如「藤條」要改成「竹枝」,原因請自行查看)到雙重標準都有。
831事件後,「被自殺」的說法開始流傳。有突發新聞經驗的張煒明於〈死亡爭議︰「被自殺」的定性與討論〉解釋記者處理自殺新聞的方法及限制,同時列出數字,給讀者更多角度思考事件。另一方面,《傳真社》黃詠慈〈重組8.31 未能解開所有疑團的調查報導〉詳細說明他們如何調查坊間指「831太子站6人被打死」的說法,其中最令我敬佩的一點,是記者連續兩個月的「報到日」在警署門口守候當晚的被捕者,成功找到47人,包括傳聞中在太子站死亡的6人。雖然報導未能解開所有疑團,但追尋真相的過程仍非常重要。
2019年反修例運動不少重要畫面都是透過直播鏡頭傳給市民收看,而在示威場合如何處理也引起新聞倫理方面的討論。《蘋果日報》總新聞主任李家聰的〈直播=篤灰?傳媒做Live的兩難與反思〉討論了直播帶來的難題及思考,也回應坊間一些質疑。鄧力行、夏咏南與《立場新聞》總編輯鍾沛權的對談同樣探討類似問題,並講到在反修例運動中增長迅速的《立場新聞》有何改變、如何面對挑戰等。
寫了這麼多,只介紹了全書不足三分一的文章。除了以上內容外,還有學生記者、自由身記者、外媒、內地記者等不同角度的文章,也有各記者記錄612、71示威者闖入立法會、黃大仙首次放催淚彈、721、中大二號橋等事件(當然也無法涵蓋2019年所有大事)以及大量重要照片。簡言之,就是內容非常豐富和多元,值得一讀,自用送禮皆宜…(已進入廣告mode,但本人並無從中得益,此書收益將撥入香港記者協會下屬的「人民不會忘記基金」,用作促進中港兩地的新聞自由。)
在此以《路透社》攝影記者蕭文超的文章標題作結︰「真相的重量,超越個人得失。」
書中〈當權者應對錯誤 難以阻截傳言〉由本人所寫,我交出去的版本如下︰
(原刊於Medium)